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路上,永宁县杨和镇将移风易俗作为提升乡村文明面貌的切入点,党委政府挥好“指挥棒”,党员干部当好“领头羊”,基层组织搭好“连心桥”,通过一系列“硬核”行动,带动群众转变思想观念、破除陈规陋习。
让群众尝到移风易俗“甜头”
沈军是杨和镇东全村二队村民,有一儿一女。去年儿子结婚,给女方6万元彩礼。谈起正在读研究生的女儿未来的婚事,沈军笑着摆摆手,表示坚决不收彩礼。“女儿嫁出去过好日子最重要,我没打算要彩礼,我们老两口一年收入7万元左右,党和国家现在养老政策这么好,不愁以后没钱花。”和沈军有同样想法的人,在杨和镇有很多,他们主动转变传统观念,自觉拥抱新时代文明。
为在全镇吹起乡村文明的“新风”,让群众尝到移风易俗的“甜头”,杨和镇充分当好主导者,加强顶层设计,完善议事机构,激发内生动力,促使移风易俗走向规范化、制度化、常态化。目前,10个村全部建立红白理事会、村规民约“一会一约”,婚嫁彩礼由以往的10万至12万元下降到6万至8万元,喜丧事操办规模和时间普遍压缩,满月宴、升学宴、乔迁宴等各类宴席明显减少,因婚返贫、致贫的现象被及时阻挡在“门外”。
“村规民约中明确了嫁娶彩礼金额一般不超过6万元,随礼喜事不超过300元,白事不超过200元,丧事殡期不超过3天。”在东全村党支部书记马吉荣的心里,装着一本“账”和一杆“秤”,“有了彩礼、随礼、殡期、宴席等上限规定和其他礼俗参考标准,群众不仅有了‘参考薄’,也有了‘挡箭牌’,实行起来就更容易。”在办理婚丧备案方面,东全村坚持从优从快,简化办事流程,开辟绿色通道,村红白理事会人员主动“送服务上门”,履行起有人管事、有人操心、有人服务的职责,群众也有了更多的获得感。
文明村镇底蕴更加深厚
据了解,杨和镇还大力提倡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、余事不办,坚持党员干部以身作则、引路示范,制定推出“1+15”农村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及设岗定责制度,党员干部自觉“上岗”,带头推进移风易俗,积极倡导文明新风。同时实行文明“捆绑式”考评机制,将移风易俗作为文明村、文明家庭和星级文明户创建评选的重要指标,全镇目前有市级文明村1个,县级文明村4个,十星级文明户712户,文明实践队伍逐渐壮大,文明村镇底蕴更加深厚。
除此之外,辖区还组织各村党支部,精心打造“说唱杨和大舞台”“乡音党课开讲啦”“板凳课堂”等文明实践品牌,深入开展孝老爱亲、“杨和秋日·花田喜事”等文明实践活动,将移风易俗、文明规约“镶嵌”进歌舞、小品、地方戏、快板书等表演中,使群众接受党的文化政策、汲取文明养分从被动变成主动,自觉成为知政策、遵民约、树新风的新时代农民。
(记者 孙楠)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