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钢、隆福寺变身文化新地标 北京冲着文化中心大步走

来源:北京晚报时间:2022-10-17 18:30:55

上回书说到,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,吃饱了喝足了,可不想成天在家打盹儿,咱的精神生活也得充实起来不是?

近年来,“北京出品”的影视作品一个接一个,国家大剧院、首都剧场上演“大戏看北京”,两百余家博物馆共建“博物馆之城”,首钢、隆福寺变身文化新地标,实体书店共绘“书香北京”……北京冲着文化中心大步走的担当,那叫一个带劲儿!

要问当下北京人的文化生活究竟有多精彩?今儿就听听老几位说一说。

胡同长出小而美 圈起身边小幸福

说起这文化中心,咱不妨先把目光投向身边的街道文化中心。您想必要问了,街道的文化中心能有啥呀?不就是几间地下室,大爷大妈们打打牌、下下棋的地方吗?那您可就有点儿out(落伍)了,现如今的街道文化中心,文可提笔写回忆录,武可瑜伽跑步普拉提,至于环境嘛,去过的都说“香”。

家住石景山区苹果园的李远荣阿姨今年71岁,有事没事就去家门口的金苹果文化小院走一趟。这是一处古色古香的四合院,院内分布着17个多功能场馆,图书室、舞蹈室、书画室、园艺驿站、健康驿站、老街坊议事厅那是一应俱全。

您听准喽,这就是您口中的街道文化中心。要知道,几年前,这片超过2000平方米的地界还是一家乱七八糟的“面食村”,坑洼不平的地面污水横流,空气中常年弥漫着异味,一直是周围居民的一块心病。“我们的合唱队一直没有个像样的排练场地,每次活动只能挤在一间小平房里。”

2020年初,金苹果文化小院正式对外运营,李阿姨只来了一回,就舍不得走了。“这儿不仅环境好,活动也特别多。”每周四上午合唱,下午学葫芦丝,周二还报了摄影班,有时间再去图书室看看书。现如今,李阿姨把这儿当成了家,每天都要到小院来瞅瞅、坐坐。

为了让更多居民享受文化福利,这里每周免费开放时长超过70小时,每年还组织超过200余场免费的书画、园艺、手工、武术、健康讲座等活动。这排场,够足吧?

您也不用羡慕,在北京,像这样的公共文化空间还真不老少。看看今年7月的一组数据:全市共建有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24个,群众艺术馆、文化馆19个,备案博物馆204个;市、区、街乡、社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达到6937个、图书馆室6135个、室外文化广场5616个。“十五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”,就这样圈起了咱身边的小幸福。

实体书店特色扬 全民阅读成时尚

融入城市生活的不只有文化小院,还有一间间各具特色的书店。首钢高炉改造而成的全民畅读艺术书店、主打自然主题的自在博物书店、服务残障人士的善缘书舍、馆店结合的春明簃阅读空间……一时半会儿还真数不过来。

要知道,发展书店可不是件容易事儿。目前北京的实体书店超过2000家,万人拥有实体书店0.93家,居全国首位;居民综合阅读率更是领跑全国,光去年一年就举办各类阅读活动3万余场,覆盖人群2000万人次,让书香飘满京城,您知道是咋做到的?且听听书店女掌柜马丽洁的故事。

宋庄小堡村是知名的“画家村”,马丽洁的“春风在”书店就坐落在村里最核心的位置,因获评“年度乡村书店”成了网红。“以前,村民们想要买书,最近也得跑到八九公里外的新华书店。现在,虽然有了家门口的书店,但来的多是城里人,本地村民很少光顾。”这让马丽洁开始琢磨,怎么才能让阅读走进乡亲们的生活。

今年初,马丽洁发起了“乡村领读人计划”,在周边各村选出一两名爱看书的村民,通过他们走进社区举办阅读活动,带动更多村民共同阅读。别看是一场小小的阅读活动,马丽洁可没少花心思。春节到了,她推出美食主题书单,教大家做做名著里的菜式;中秋节又带着大家制作花灯,讲民间传说;《梦华录》热播,关于宋朝历史文化的书籍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……村民们渐渐发现,阅读原来也有这么接地气的一面。

在一场场阅读活动中,有人锻炼了口才,有人找到了满意的工作,您猜怎么着,还有人找到了对象。难怪领读人的干劲儿越来越足,书店也成了村民们常来常往的去处。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政府对实体书店的大力扶持。

列位看官有所不知,仅2020年,市级实体书店扶持资金总金额就达到1亿元,全市资金超过2.4亿元,2021年又有272家实体书店获得了项目资金扶持。这力度,可以吧?

剧场戏楼挨个转 戏迷乐享饕餮宴

北京的“书虫”多,戏迷也多。董志宏就是一位戏迷,在她的朋友圈里,详细记录着从2009年至今看过的每一场演出,海报、剧照、观演心得……俨然是一份详尽的京城看戏小档案。

“北京最吸引我的就是它深厚的文化底蕴。”从国家大剧院的音乐会到天桥剧场的芭蕾舞,从长安大剧院的京剧到天桥艺术中心的音乐剧……董志宏挨个儿转了个遍。

这两年,除了那些熟悉的剧场,董志宏有了更多新的选择,让她印象最深的是位于王府井的吉祥大戏院。这可是家百年老字号,历经迁址整修,百年老戏院重张开业,地铁八号线直达,让她在工作日的晚上也能从从容容地看上一场演出。更让她惊喜的是,敞亮又舒适的剧场里还有个小而美的戏曲文化展,百年戏院的历史让人屡看不厌。在吉祥重张一年的时间里,董志宏把京剧、昆曲、越剧、河北梆子、舞剧看了一溜够,还听了不少讲座。她喜欢这里独特的氛围,“虽处闹市,却很好地保护了传统文化的一方天地。”

传统之美值得弘扬,科技力量也不容小觑。疫情之下,国家大剧院、北京演艺集团等纷纷推出线上演出。今年6月份,北京人艺为70周年院庆进行了持续9小时的直播,全网播放量达5000万人次。这其中就有董志宏,她可是抱着手机充着电溜溜看了一整天,那感觉简直像过节。

说起自己十年来看戏的感受,董志宏的话匣子更关不上了。“以前都是窗口排队买票,现在小程序、公众号一键购票,方便!您再瞅瞅十年来的票价,说真的,没怎么涨,而且还增加了不少惠民票。”在她心目中,北京各类演出的质量也是一等一的,“从国内外经典大戏到现代舞、曲艺等小众演出,百花齐放,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‘大戏看北京’。”

2022年看满100场演出,是董志宏给自己定下的小目标。

这正是:“书香曲韵惹人醉,大戏好戏看北京。”

书说至此,《古都新传》就此打住。书不尽言,还请列位看官继续关注北京晚报,继续关注北京发展,期待更美明天!(记者 李俐)

关键词: 书香北京 博物馆之城 街道文化中心 实体书店

图文推荐

热门文字

标签

精彩赏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