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3个多小时“抽丝剥茧” 四年级女孩做出手工蚕丝扇

来源:株洲新闻网时间:2023-05-22 09:27:49

用3个多小时“抽丝剥茧”

四年级女孩做出手工蚕丝扇

邓子淳展示她的蚕丝团扇作品。受访者供图


(相关资料图)

本报讯(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/戴凛 通讯员/邓媛媛) 这两天,《四年级女孩自制手工蚕丝团扇》的视频,在株洲日报“知株侠”视频号火热传播。昨日,记者对话这名10岁女孩邓子淳,听她说说自己的探索之旅。

她决定来一次新的尝试

邓子淳是二中枫溪学校小学部四年级的小学生,饲养蚕宝宝是这个学期《科学课》的重要一环。开学不久,她就准备好了蚕卵,开启了探索实践之旅。然而好景不长,蚕宝宝还未结茧,就全部夭折。此后,她又重新起步,直到新一代蚕宝宝们织出了漂亮的小窝。

“科学老师发布了一条十几秒长的‘抽丝剥茧’短视频,我也想来试试。”邓子淳说,在书本上和博物馆里看到过蚕丝衣,很好奇是怎么做成的。而且制作团扇也是学校“非遗劳动进校园”的活动之一,所以激发了自己探索的想法。心中纵有不舍,但还是决定拿出4个蚕茧,开始一次全新的尝试。

5月20日上午9点多,邓子淳就开始在厨房里忙活起来。

她先用小锅煮清水接近沸腾的状态,待蚕茧变软以后,再用竹签挑出丝线头。后面主要就是不断旋转团扇骨架,直至把扇面全部铺满。

亲身体验才会有新发现

制作过程看起来、听起来似乎都很简单,但实际操作还是面临不少书本、视频中都没提到的新问题。

邓子淳说,比如蚕茧外围有很多毛茸茸的软丝,其实那都不是完整连续的,无法使用。在旋转骨架时,也要合理控制力度,比如一开始就被拉断几次。

不过制作过程中最大的“突发”事件,还是来自邓子淳的弟弟。由于团扇的骨架,是由弟弟的一把广告纸扇改造而来。弟弟看着姐姐的团扇很漂亮,中途就打算收回骨架的使用权。经两人友好协商,明确蚕丝扇的使用权为姐弟两人共有,这才得以继续进行。

“3个茧丝量不够,漏风。4个就比较好了。”邓子淳说,剥完第一个蚕茧用了1个多小时,此后有了经验,基本控制在40多分钟,但手指还是被旋转的骨架磨破。加之厨房温度较高,不一会儿就满头大汗。

邓子淳在午饭后短暂地休息了一会儿,终于在下午3点左右完工。“很轻盈,摇起来可以达到电风扇最低档位的风量。我和弟弟决定,把扇子送给妈妈。”

“科学探究精神及劳动素养的养成,就是需要这样观察生活、感受生活以及动手实践。”看过邓子淳的制作视频,老师们纷纷点赞,并勉励她保持对生活和探索的热爱。

【记者手记】

让青少年对生活保持热爱

在有些闷热的厨房里,额角冒着汗珠的小女孩专心致志地卷着蚕丝,成了不少观众难忘的画面。笔者了解到,为了做好蚕丝扇,小女孩就这样忙碌了近4个小时。在这背后,有来自女孩家人的支持和鼓励。

不过在笔者身边,还有很多孩子并非没有这样的动手能力和兴趣,而是“拿不出”这样的4小时,他们的周末几乎已经被各类培训占据。即使不参加培训班,也只能“泡”在大量的练习里。他们的生活似乎只有书本和试卷,对各种课外作业、实践活动,正渐渐失去激情和热爱。

最近,笔者在翻看一些小学生作文时发现,他们能大量使用优美的词句和成语,但很多形容却并不贴切。因为他们缺少对生活的实践和探索,没有切身的感受,只能机械地调用记忆中的词汇。

值得欣慰的是,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认识到了这样的问题。

【评论区】

浙江网友“小歪歪的故事”:在热腾腾的锅边专注地把蚕丝绕上扇骨,就这足以看出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母亲的爱,我羡慕了。

湖南网友“兄弟车行01”:这才是现代学生该有的样子,好榜样。

关键词:

图文推荐

热门文字

标签

精彩赏析